- 最后登录
- 2014-1-3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6829
- UID
- 3
- 精华
- 33
- 注册时间
- 2012-12-24
- UID
- 3
- 帖子
- 3255
- 精华
- 33
- 在线时间
- 60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2-24
|
发表于 2013-4-18 08:05:57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的节目家喻户晓,心理专家“李子勋”的名字也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个喜欢把游戏、故事融为一炉,在咨询中绽放出温暖、狡黠和幽默特色的咨询师。
李子勋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心理专家、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心理情感相关栏目专家;《时尚健康》、《心理月刊》等杂志专栏作家;出版《婚姻的烦恼》、《陪孩子长大》等多部著作。在心理咨询界,他以家庭治疗著称,与心理专家曾奇峰、方新等并列为业界的顶尖人物;他还是一个十个月女孩的父亲,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和睦大家庭。他对于心理咨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在咨询时忘记心理学理论,用“物我两忘”的境界去跟来访者互动。在他眼里,没有病人,只有人与人的相知相映,彼此传递的善美、慈悲和关怀。
上午十点,我们敲开了李子勋家的大门,他穿着运动装,刚抱着可爱的女儿散步回来。他体贴地让妻子为我们准备鞋套。我们在书房进行采访,这个书房集中古、和式、简欧风格于一体,满墙的书,还有一个雅致的庭院。女儿的照片就摆在书桌上,体现着浓浓父爱。当他换好衣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已经变得白衣飘飘,气宇非凡。我们的谈话也从他童年的生活回顾开始了。
书香门第里的“出格孩子”
讲起童年,李子勋带着些许甜蜜与回味。家里他是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读书是他们的家训。大哥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海外任教;二哥毕业于西师的外语系。姐姐和他都是主攻医学。他的童年正值文革,因为年幼,整天就玩,是家里最淘气的一个。
李子勋小时候并不是很爱学习,但家里书多。关于家庭最大的记忆都是关于读书,父亲当时是泸州医学院的副教授兼系主任。只要他在读书,全家人都不敢说话,非常安静。只要孩子们在读书,父亲就不生气。而另一些记忆,则充满了兴奋、叛逆、出格。
到了十二三岁,李子勋的顽性不改,泸州医学院的学生因为文革都散了,他更是经常和伙伴们在泸医后面的山上到处捉刺猬、找野鸡、打鸟……做了好多“出格”的事。那时告状的人几乎每天都排着队。
文化大革命,泸州医学院的图书馆给封了。他记得当时干得最“离谱”的事,就是他和另一些孩子一起偷了医学院五百多本文学类的书。他们自己办了个图书馆,办卡借书。那时,李子勋家里家外的气氛截然不同,家里特别安静,从无喧哗;而家外,则是一个自在和有乐趣的世界。这也构成了李子勋性格的两面性。
虽然父亲儿时的教养比较严厉,但长大后,李子勋觉得父亲的慈祥在心里面。母亲是贤妻良母,说到母亲,他的脸上浮现出会心的微笑。他的家里有着一种奇妙的爱的循环:父亲听母亲的,母亲又很让孩子,而孩子又需要听父亲的。父亲在家里的权威是母亲建立的。关键时刻,母亲总是站在父亲那一边。但平时,她对孩子又特别慈祥。李子勋小时候需要钱,当时母亲不肯公开给他,于是就买了菜之后,把钱放在一件大衣里面,他就偷偷拿,她对此默许,从来不过问。
那时的姊妹之间互相很亲密。家里从来都是喜欢报喜不报忧,难事都自己忍,好事都拿出来一起分享。父母的感情一直好,相濡以沫直到晚年。这种严父慈母的家庭氛围给李子勋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妙的心理咨询是“人牛两忘”
做了十来年的咨询,李子勋深深地感觉到心理咨询并不是跟病症对话,而是跟人的复杂性对话。有些时候心理疾病是由心理产生的病,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病人可能会说自己是个受害者。而心理医生的责任是慢慢把他从一个无助者,变成一个肇事者,可能是他自己在选择一种病症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病症控制了他。此时,他内在的力量就会产生。同时,心理医生会帮助他外化问题:你不是那个病,你还是你。你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他觉得好的心理咨询师会同来访者建立一种深度的移情,要慢慢触及他善良的一面,然后进行扩大,帮助来访者走出来。比如当他遇到一个什么人,这个人被公认具有某种性格缺陷,那么他不会跟这种性格缺陷对话,而是去聊他善良、正义、脆弱的一面。比如跟一个暴力的人谈他热爱小动物、珍惜别人感情的一面;跟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跟他谈到他无私的一面。如果对方没有这种特性,心理医生就会把这种特性种进他的心田。他形容道:就像佛教所说的,一个善的种子,我种在你内心,它慢慢地就开花了。
面对如此多的人蜂拥而入心理咨询行业,李子勋认为,一个心理专家的成长是曲折的,成熟的心理医生需要十年以上的历练。他讲了一个故事:孔子去找牛,终于把牛找到了,就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高兴地回家了。心理医生觉得骑在心理学这头牛上,好像自己就很自由。但最终是要忘掉牛,忘掉那些理论束缚。寻牛,最后达到人牛两忘的境界,只有两忘时,你对来访者的感觉才是真实的,才不会带着固有的心理垃圾和偏见,也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强加到对方身上。
他自己最初进行心理咨询,学习到理论后会觉得特别兴奋,进入了“热恋期“,但却发现理论解释无益于治疗。在五到十年之间,他开始大量阅读心理学书籍,但还是会陷入低谷。后来他就读很多不同种类的书: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人类学的……以它山之石来攻玉。再加上德国老师的帮助,才发觉自己走出来了,可以“人牛两忘”了。
为了减压和节约精力,他给自己规定一天接收不超过两个的个案,讲课一个月不超过一次。其次,多一些个人爱好。他喜欢收集石头、听音乐。而减压的最高妙之处就是:当你把心理学知识学到一定程度时,要学会遗忘,要用其他别的知识来填补它。心理学是研究人性本身的科学,所有涉及到人类行为的东西,你都要去了解。心理学不是研究病,讲究人性关怀,而不是治疗。在好的心理医生的眼里,没有病,只有人。
向新生一代学习自在
李子勋在做青少年心理咨询方面颇有建树。现在很多人都埋怨80后青少年如何如何,而李子勋却认为,要谦虚地学习80后的生活方式。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要向80后的人去学习自在。这些孩子不为未来活着,而是为当下活着,活得很现实,而且他们从不为自己分辩,悄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着。他笑称:其实以后的世界可能就是这样的。对青少年,他的经验是一定要充满好奇心。
前段时间,李子勋刚做了一个青少年的咨询。这个女孩子大学毕业后不想工作,在家里玩,上网游戏。她对父母说,我太累了,从初二开始我都没有歇过一天,我得歇一年。现在她离开家,一个人飘在北京,父母就急得不行。李子勋就和这个女孩子一起聊,聊她在北京怎么生活,而不去谈她和父母的矛盾。原来这个女孩子特别喜欢摄影,但所学专业却不对口。她后来不断拍摄照片,那镜头感是别人捕捉不到的,作品得到了老外的喜欢。她在北京生活得非常精彩,并非她父母所说的无事可干,充满着她自己的创造性。李子勋认为她心理上并没有问题。只要能够真正进入她内心,她就显得很朝气。
对于孩子的心理,李子勋的心得是:你要对他充满了认同和好奇,因为孩子不愿跟一个权威交谈。同时要允许孩子去经历世事,而不是约束他,因为所有的经历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重要的。
目前,李子勋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心理培训和督导,把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训练成高端专业人士。他目前偏重家庭治疗的体系,与曾奇峰做的精神分析,方新、郑宁做的行为学派并列。作为资深心理专家,面对当下的心理咨询学习热潮,李子勋进一步强调,心理咨询不是传授心理学理论,而是帮助是让当事人在他的理解水平上去做对他有益的事情。任何东西都是复杂的,都必须个体化、个别化地分析才行。人们需要私人的,定制的心理服务。
给李子勋的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与大自然相融时的那种宁静感。那是一种终极的快乐,是生命的归宿。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做人的才华。心理医生的一生都在做人。做一个超越了文化建构,洞察人内在活动的人。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不懂装懂、狂妄。把无知当成真实。我们对不理解的东西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妄下结论。
4、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我的德国老师,最棒的德国心理专家FritzSimon。他咨询时充满了幽默感与好奇心,思辨能力和逻辑性都很强。
5、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最伟大的成就是还没让自己有成就。成就总是让人固步自封,人最大的成就是不为自己建立什么。
6、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痛恨自己不可能。一般我们都要珍爱自己,觉得自己重要的人才会爱惜身边每个人,尊重生命中的每一天。
7、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总有责任要来完成。不能完全沉浸在自我、自在里面,需要回到现实。
8、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聪明体贴。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她就马上知道,并适度满足,比如我母亲那样的。
9、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孩子。孩子总是你的,有你的血缘。
10、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活在当下,做自己爱做的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