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能量——身心健康学习交流平台

搜索

交际心理学:如何结束一段友情?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4-21 22: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涯海角搜一下:

66

66

  一、
  Jeryl Brunner是曼哈顿的一名作家,二十几岁的时候,她认识一个朋友,正好属于人在年轻时初到一座新城市里开始奋斗时认识的那种,这样的熟人在人们的社交圈中比比皆是。她的这位朋友风趣、外向、时髦,不管是在Area(注:纽约著名夜店)里跳一整夜舞,还是郊游去新泽西的Neiman Marcus(注:美国著名商场品牌)折扣店血拼一整个周末,她都随时奉陪。
  但当Brunner女士年届四十之时,她们共度闲暇的理由却越来越不明确了。“我们几乎就像活在不同的电影里。”现年46岁的Brunner女士说道。“我们在什么是重要的这种基本问题上没有共同语言。我对物质方面不太感冒。我是那种会花100美金看场戏的人,要么用来享受某种体验。她的愉悦感却来自拥有一只Gucci手袋。”
  她决定是时候离开她的朋友了。于是,Brunner女士采用了“坏男友法”,不再给她打电话。她的朋友前几次并没在意,有几次尴尬的谈话中,问起 Brunner女士为什么总是太忙没时间碰头,那之后她朋友终于明白了她的弦外之音。但是几年过去了,这场绝交问题似乎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我希望当时能用不同的方式处理。” Brunner女士说,“我想,与其让她们继续胡乱猜想,还是要对人家负责任的。”
  Jeryl Brunner 声称她对一个希望疏远的朋友采用了“坏男友法”——不再打电话,不再联系。
  二、
  是否存在一种告诉朋友,是时候散伙的正确方法呢?
  多亏了Facebook,“取消关注”的概念已然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鼠标轻轻一点,你就可以从你的好友花名册上除去某人,再也不必看一条烦人的状态更新,再不要看一张他的度假照片,让他从你生活中永远消失。
  在现实世界中可不是这么回事。即便有研究显示,人们成年以后要除去自己社交圈里的“杂草”是很自然的、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试图取消关注朋友的人发现,事情会发展得跟一场小型离婚纠纷一样——夹杂着尴尬的交流、胡诌的借口、受伤的感情,以及持久不散的恶意。
  三、
  就连最不挑食的社交好手都承认,有时候有必要把某些人的名字从他们的小黑本上划掉。
  Roger Horchow是百老汇的制作人,曾经因在Malcolm Gladwel的《转折点》一剧中扮演一名出色的“联系者”而声名鹊起,意思是,他能玩转社交圈,其潜在才能就是维系社交圈内一帮朋友的关系。但即便是他,也得把某些人束之高阁。
  人们开始“甩掉‘初始老友’,也就是那些早期单身时认识的朋友,或是刚开始工作时认识的同事,或是早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小孩长得还像你生的。” Horchow先生说,他和女儿Sally一起写了《友谊的艺术:70条简单规则帮你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圣马丁出版社,2006)一书。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人生阶段,人们从某一时刻起变得成熟、自觉,从而意识到他们是谁、他们的余生想获得什么,而且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而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换言之,是时间筛掉了人们年轻时交上的朋友,而彼时人们还是为了“多多益善”而交友。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交际心理学:如何结束一段友情?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xnlbbs.com/thread-59582-1-1.html
回复 天涯海角搜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4 18: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6-4-25 08: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识渊博,才高八斗,颇有蜀相诸葛之风,极具才子潘安之貌,远观如皓月当空,人心寂静;近视如春风拂面,体态舒爽。一句话概括:楼主真牛逼。
发表于 2016-4-25 1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发表于 2016-4-26 0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1
发表于 2016-4-26 10: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别找上我,吾乃酱油党。
发表于 2016-4-26 15: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